用好“千万工程”经验 绘就乡村“和美”画卷
时间:2024-08-17
来源:桐城市融媒体中心
建设和美乡村,是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,更是推动孔城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役。它要求我们以发展为本,以生态为基,以改革创新为翼,深耕“乡村建设优、特色产业强、社会治理善”三大领域,用好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绘就“村美、业兴、人和”的发展画卷。
对于当下孔城镇来说,聚焦聚力和美乡村建设,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持续发力、久久为功。一是强化党建赋能,找准做好“三农”工作的“基点”。各地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,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、组织力和战斗力,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;要始终把农民增收作为“三农”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通过发展特色产业、壮大集体经济、促进就业创业等途径,增进农民福祉,让农民在和美乡村建设中有更多获得感、幸福感。二是加强规划引领,抓住彰显“农村美”的“关键”。建设和美乡村,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村庄建设规划、产业发展规划、生态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。各地要坚持规划先行,在启动和美乡村建设项目之前,抓实调查调研,充分了解乡村的自然条件、资源禀赋、产业基础、群众需求,制定出符合乡村发展实际、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的详细规划;要突出特色发展,借鉴浙江谢径安·传化农创村的建设经验,邀请高水平专家参与乡村规划设计,避免“千村一面”,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发展品牌。三是坚守“三生”一体共进,找准农民共富的“突破口”。“五里不同风,十里不同俗”,表明了不同地区的乡村在自然条件、资源禀赋、历史文化等方面千差万别,因此,和美乡村建设不能搞“一刀切”,而应尊重自然规律、经济规律、社会发展规律,在生态、生产、生活三大领域通盘考量,因地制宜、统一规划建设,探索出“三生一体、协同共进”的发展模式,让农村的生态美起来、农业的生产效益高起来、农民的生活好起来,实现经济效益、生态效益、社会效益共赢。
纵观近年来孔城镇和美乡村建设实践,我们深切感受到:必须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把握其中的四大要义,即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切实推动发展方式转变;以组织机制为保障,一张蓝图绘到底;以生态建设为突破口,撬动乡村振兴循环;坚持统筹城乡,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”,并付诸实践。
孔城镇南口村实施“摇钱树”工程,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,还带动了林下经济的兴起,促成周边116名群众就地就业,村集体年增收约18万元,初步实现了经济效益、生态效益、社会效益的共赢。“南口模式”表明,我们要创新乡村产业发展思路,通过整合镇村空间资源、挖掘生态价值,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生,将“生态资源”转化为“生态产品”,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产业和品牌,下一步,孔城镇将推进“党建+”,强化科技赋能,优化联农带农机制,培育出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“土特产”品牌,实现乡村产业兴。
孔城镇姜范圩村将莲藕种植基地打造成水乡特色景观,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打卡,在发展乡村游、生态游上小有突破。“姜范圩模式”充分彰显了乡村生态的独特魅力。因此,我们要坚持“量体裁衣”定规划,既看准当前优势,又兼顾长远发展,建设千姿百态的特色村落。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基础上,依据各村产业特色、文化底蕴、生态资源和村容村貌,科学规划、精心布局“乡村美篇”。当前,我们要抓好农村“三大革命”,对村庄、农家庭院实施“小改造”,实现村庄风貌“精提升”,以“一户一处景、一村一幅画”为标准,使乡村成为令人向往的宜居之地。下一步,孔城镇将利用S231孔城段升级改造的契机,以交通大动脉为线,串起孔城镇自然与人文景观,构建一条集交通、景观、文化于一体的特色示范带。
在乡村治理方面,孔城镇将做好以文化人、以文兴业两大文章,正在深入挖掘传统民俗文化精髓,探寻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路径。我们将活化利用孔城老街的历史文化、古建筑、名人故居等,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旅游体验。同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运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,打造高效便捷的村级服务和事务管理平台;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,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让“和美乡村”成为乡村精神文明的高地。
总之,和美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、系统工程,我们要组织群众、依靠群众,凝心聚力、久久为功,抓实抓紧乡村建设和发展的重点项目,推动乡村发展由“量变”转向“质变”,让乡村和美的壮丽画卷在广袤的大地上熠熠生辉。 (作者系孔城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 刘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