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晓荷,安徽桐城人,爱摄影爱写字爱行走,热爱简单的日子,追求简洁的未来。
朗读者:烟,本名刘佳,供职于桐城移动。热爱生活,热爱朗读。
廊桥
上班经过廊桥,下班穿过廊桥,散步路过廊桥,没事去廊桥溜达溜达,黄梅戏咿咿呀呀唱得正欢,如果兴趣不错,清清嗓子,来一曲黄梅小调,河水潺潺,黄梅悠悠,笑语盈盈,清风满面,呀,这滋味,是不是特惬意?!
廊桥是一座步行桥。桥身拱出河面,自东往西由六座飞檐翘角、红柱黛瓦的亭子组成,远远望去,若长虹卧波,古意盎然。桥两侧是雕着云纹图案的汉白玉栏杆,隔一段距离,有美人靠一组,累了,在美人靠上坐坐;倦了,看看远处的龙眠山。天气晴好的时候,山顶的大风车看得清清楚楚。龙眠山四时风景不同,龙眠河日日河水清冽,在桥上走一走,逛一逛,听一听,看一看,不消半日,你就会在心里悄悄喜欢上这座依山傍水的小城。
春天经过廊桥,风带着清寒的气息。远山朦胧,有淡淡的绿,有浅浅的灰,看着看着,会生出无限的憧憬,想着要是顺着龙眠河走进那些山的褶皱里,会是怎样的意境呢!
夏天经过廊桥,四面来风,只一瞬间,便神清气爽,凉快异常。河水清澈,水草葳蕤,河中时时有女子在洗衣。棒槌声声,身姿婉约,一下子就把人拉到西施浣纱的意境中。从桥边柳条的缝隙里看过去,洗衣人分明是一串串流动的音符。我不止一次地拿起相机地拍过这样的场景,每一次拍,都有不一样的感受。每一年拍,都有相同的欢喜。
我喜欢在河中洗衣服。夏天的早晨,穿着拖鞋趟过带着露珠的水草到河心,坐在沐浴了一夜露水的石头上,拿出棒槌,把水中沉淀的青苔划一划,拿出衣服在石头步子上搓搓,在水里摆摆,一会儿功夫衣服就清清白白的。毛巾和棉质的内衣就要棒槌伺候了,揉出泡沫,铺在石头步子上,抓起棒槌抡起胳膊,“吧嗒吧嗒”地,“吧嗒吧嗒”地,浑浊的脏水流出来了,顺着石头步子往河中流,不一会,脏水就被清水吞噬了。“只有人脏了水,没有水脏了人“,多脏的衣服,经过棒槌和流水,都变得干干净净的。
在河里洗衣服的人看不起用洗衣机的人,她们会在心里讥笑:洗衣机能装多少水呢?在里面沽啊沽的,就能把衣服洗干净?!河水是活水啊,活水能涤荡一切尘埃。
河里洗出来的毛巾和抹布,旧了破了,比新的还顺眼。似乎洗着洗着,就粘上了阳光和雨水的痕迹,就粘上了洗衣人的心情和记忆。
夏天的午后,廊桥是最热闹的所在。饭后眯一觉,老人们就三三两两地往廊桥来了。打牌的,下棋的,摆摊的,聊天的,唱戏的,看戏的,挨挨挤挤地,整个廊桥从东到西,从西到东,都是人。西头一台戏已经开场了,锣鼓声,笛子声,二胡声..........拿着麦克风的老太太正字正腔圆地唱:民女名叫冯素贞,自幼许配李兆廷,爹娘嫌贫爱富贵,诬陷李郎入了监中,民女只为救夫命,万里奔波到京城..........等唱到那紧锣密鼓的时候,你看看那老太太,神情手势,腔调身姿,分明是一丝不苟的专业模样。你别以为这是专业演出,这不过是热爱黄梅戏的票友即兴一曲罢了。再看看东头的架势,更是不一般,穿的是戏服,化的是戏妆,唱做念打,正经八百。活脱脱一曲《王小六打豆腐》正在上演!
看戏的是孬子,唱戏的是疯子。这廊桥上,都是如孬似疯的老年人。
我每次经过廊桥,经过这些唱戏的老人身边,心里都盘算一番:我啥时候老呢?老了我也来廊桥占一席之地,唱一唱笑一笑,做一回孬子做一回疯子,做一回疯子再做一回孬子,就这么无尽地扮演别人扮演自己,开开心心的,老了又何妨。
廊桥的夜晚是安静的,蛙鸣一声声,越听越安静。我有个朋友第一次来桐城,深夜经过廊桥听到蛙鸣觉得新奇,录了好长时间的音频发给我,说:你听听你听听,你们这里竟然能听到蛙鸣啊.........我笑:没出息的城里人,听到蛙鸣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,你顺着廊桥往下游走,蛙声会把你淹没的。我没有说谎,顺着廊桥往杨桥走,蛙声会让你回到童年的乡村。
廊桥的秋天是什么样的,记不清了,桂子飘香,秋高清爽,白鹭翻飞的寻常景象肯定是有的。但我又不甘心地认为,廊桥肯定有更多的不同于别地的美。
我见过廊桥冬天的美。白雪皑皑中的廊桥,和网络上故宫的雪景之美有异曲同工之妙。我站在河中的浮桥上仰望廊桥,红柱黛瓦的亭廊楼榭在白雪飘飞中神圣而庄严,汉白玉栏杆排列得整整齐齐,桥下的水面上覆盖着厚厚的雪,廊桥在雪花飞舞的世界中,缥缈洁净得像天上的宫殿。我不停地摁快门,翘檐要拍,柱子要拍,栏杆要拍,远景要拍,近景要拍,河边的合欢树要拍,河中被雪雕出剪影的栏杆要拍,栏杆间的铁链子要拍,栏杆边的凳子要拍......沉浸在不断发现的美好中,拍了很久,收起相机的时候,身上头上已然一片雪白。
曾经在大雨瓢泼的夜晚经过廊桥,觉得廊桥像一艘船,我坐在船上,不知道船会驶向何方。
廊桥其实只是一座普通的桥,桥上造了房子,经过的人风打不着雨淋不着,自在了唱唱戏打打牌听听八卦,饿了困了,晃回家吃饭睡觉。但是因为廊桥上唱的戏是黄梅戏,廊桥下流的水是龙眠水,于是廊桥就变成世间独有的桐城人的廊桥了,廊桥在黄梅戏和流水的晕染中,在和龙眠山日日夜夜的对望中,已成为桐城具有标志性的建筑,成为老年人休闲娱乐的天堂,成为年轻人仰望自己老年生活的一道温暖而清凉的视线。
|